视错觉/视错觉画/少女与老妇
   



 



















 

操作方法:在这个图形中,你看见的是一个老妇人还是一个年轻的少女?她们都存在于这个图形中,但你不可能同时看见老妇人和少女。一旦你知觉到这两种图形轮廓,看一看你是否能够在这两种图形轮廓之间来回转换。

科学原理:造成这种"可逆图形"的原因是由于大脑对同一静止图像赋予了不同意义的解释。你对每一种图形的知觉总是保持稳定,直到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区域或轮廓上去。某些区域或轮廓趋向于提供一种知觉线索,另外一些则支持另一种知觉。如果这一图形中的某些轮廓线所表达的意义不是非常暧昧的话,你的知觉就不会产生这一图形与背景的转换。






当图中少女的脸部轮廓变成了老妇人的鼻梁的轮廓时,脸部的其它部分也就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当某一轮廓线被知觉系统暂时知觉为鼻梁时,那么这一轮廓线之下的轮廓线就会被知觉为嘴巴,之下的轮廓线就会被知觉为眼睛。这些局部的轮廓线的感知觉彼此联系,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知觉形象。对整体和局部的知觉将相应的发生联系,最后对图形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知觉形象。你的视觉系统总是趋向于将类似的或相关的图形区域知觉为一个整体。在这两种图形(少女和老妇人)之间不会存在任何中间图形。











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同的区域或轮廓线,就会产生知觉的变化。然而,你有意地转换凝视的对象并不是产生知觉变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过程完全可以是自发进行的。即使你用眼睛紧紧盯着这一幅图片,知觉转换现象依然会发生(尽管转换频率可能会少一些)。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利用特定的仪器消除了被试的眼部的运动,然后把这一图像直接呈现于已经消除了眼动影响的视网膜前。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知觉转换现象依然发生了。这一结果表明,在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产生着这样的机制--对呈现在视网膜上的稳定的影像赋予一定的意义,并且图形的暧昧程度越高,这一意义越不稳定。这再一次说明视觉对感知外界信息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后来,David Marr所说:"知觉是对感觉现象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