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竞赛

1953年4月25日,英国著名的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克里克的一篇优美精炼的短文,宣告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诞生。这一期杂志还发表了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的两篇论文,以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支持了沃森、克里克的论文。

这一年,沃森年仅25岁,克里克也只有37岁,尚未获得博士学位 。这两个年轻人之所以超越了其他看似更具实力的竞争者,赢得了这场科学赛跑的胜利,是由于他们具有清醒的宏观洞察力、非凡的科学想像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选择了正确的研究路线,广泛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性的科学思考。

1962年,沃森、克里克与威尔金斯因研究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果,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奖牌

1962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沃森(右二)、克里克(左三)与导师佩鲁茨(左二)、肯德鲁(右一)及威尔金斯(左一)的合影。
这一年佩鲁茨、肯德鲁也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结构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自然》杂志1953年4月号上沃森、克里克的论文。
不做书呆子

沃森从少年到老年都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他喜欢玩,爱看电影、到处旅游,孩提时最大的"野心",就是能成为纽约市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他少年时曾说:自己应该成为有"非凡建树的科学名人",而不是"书呆子样的学者"。




双螺旋模型的意义,不仅意味着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还提示了DNA的复制机制:由于腺嘌呤总是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总是与胞嘧啶配对,这说明两条链的碱基顺序是彼此互补的,只要确定了其中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也就确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版,即可合成复制出另一条链。这就是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他认为,如果没有这句话,将意味着他与沃森"缺乏洞察力,以致不能看出这一点来"。



DNA链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