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
-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格里菲思(1877-1944)对S型和R型两种肺炎球菌进行研究,少量的S型菌就会使小鼠患肺炎而死亡,而R型菌则不会。一次,格里菲思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竟然也患病死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著名的"格里菲思之谜"。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O·T·艾弗里(1877-1955)等人在实验中发现:死去的S型菌并未复活,而是S型菌的DNA进入了R型菌,使其转化为新的S型致病肺炎球菌。艾弗里等人的实验不仅揭开了"格里菲思之谜",并且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实验结果确切地证明遗传基因就在DNA上。
但当时遗传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蛋白质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作用,大多数人并不接受艾弗里的发现。
1943年,德裔美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M·德尔布吕克(1906-1981),意大利裔美国生物学家S·卢里亚(1912-1991),美国遗传学家A·D·赫尔希(1908-1997)合作发现了病毒的复制机制。1952年,他们又分别发现在上述复制机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遗传物质是DNA。他们因此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些研究表明:从遗传学观点看,染色体中的蛋白质是"多余"的;RNA只在那些不含DNA的病毒中起着决定遗传的作用;而大部分生物体内,遗传的功能主要是由DNA承担的。生物舞台上的配角DNA而今一跃成为光彩夺目的主角。
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
德裔美国生物学家、
物理学家德尔布吕克意大利裔美国生物学家卢里亚 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 从1857年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算起,到20世纪40年代末,经过无数科学家近百年的探索,蒙在生命遗传奥秘上的面纱正在一层层地剥去。
科学探索的道路是螺旋式的,科学家们在阶梯上不断攀登,一个新的螺旋即将展现在他们的眼前,而这将引起一场生命科学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