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之源

20世纪80年代,美国神经生理学家S·B·普鲁西纳(1942-)发现了一种比病毒还小、内部不存在核酸的微生物致病因子。由于这种致病因子具有蛋白质的性质,所以普鲁西纳将其命名为"朊毒体"(意为"类蛋白质感染因子")。

1985年,世界上发现首例疯牛病。1992年,欧洲疯牛病流行。同时,人们又发现羊的亚急性传染性海绵样脑病(又称"羊痒病")、人的新克-雅氏症都具有与疯牛病类似的症状,并且都有脑组织海绵样坏死,这三种病的罪魁祸首就是普鲁西纳所发现的"朊毒体"。后来普鲁西纳和其他科学家经进一步证明:库鲁病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也都是由与朊毒体类似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慢病毒与朊毒体可能是同一类生物体。普鲁西纳因此荣获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不仅如此,朊毒体的发现还向"一切生物都存在核酸、遗传必须经过核酸"的生物学"圣经"发起了挑战,即蛋白质也可能具有遗传功能,并为生命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但这一点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检证。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普鲁西纳






  当病畜脑组织成为其它牲畜的饲料时,朊毒体便通过牲畜的胃肠道入侵其脑部。










 朊毒体感染动物的脑组织

DNA的双螺旋结构体现着一种科学之美,它与和谐的大自然之美交相辉映。科学家们为我们展示了科学之美、探索之美,而且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日益美好的生活。

DNA是螺旋状的,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也是螺旋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人体自身和大千世界还有数不清的未解之谜,正等待着人们进行探索。让我们体验和探索科学之美。